“雄文终可惜”的出处是哪里
说起“雄文终可惜”,这句诗背后藏着一个挺有意思的故事。唐代诗人李频在《苑中题友人林亭》里写下这句诗,表面上看是在感慨友人的才情没被好好珍惜,但其实这句诗也反映了诗人在那个年代对自身才华的无奈和遗憾。为什么呢?因为李频虽然诗写得好,但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和名声却不如李白、杜甫这些大诗人。他感叹自己的“雄文”没人赏识,最终也只能遗憾收场。
那么问题来了,为什么古人会这么看重诗文的赏识呢?在唐代,科举考试中诗赋是选拔官员的重要内容,诗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前途。李频虽然诗写得不错,但科举考试的路并不顺畅,他的仕途并不如意,这让他在诗中流露出“雄文终可惜”的感慨。
不过,换个角度看,这也未必是坏事。正因如此,李频才能写出更多贴近生活、真实自然的诗作,比如他在灵栖洞续写的《一径入双崖》,这些诗作反而因为真实情感而被后人传颂。所以,“雄文终可惜”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对自我价值的反思,提醒我们不要因为现实的不如意而放弃自己的才华和追求。
说到底,这句诗不仅是在讲诗文的可惜,更是在告诉我们,真正的才情不需要外人的认可,而是要自己好好珍惜,用心经营。毕竟,诗和远方的浪漫,终究抵不过诗和面包的现实,但只要坚持,总会有人发现你的光芒。
“雄文终可惜”出自唐代李频的《苑中题友人林亭》。
“雄文终可惜”全诗
《苑中题友人林亭》
唐代 李频
井邑藏岩穴,幽栖趣若何。
春篁抽笋密,夏鸟杂雏多。
坐有清风至,林无暑气过。
乱书还就叶,真饮不听歌。
片影明红藓,斜阴映绿萝。
雄文终可惜,莫更弃高科。
作者简介(李频)
李频(818—876),字德新,唐大中元年(847),唐寿昌长汀源人(今建德李家镇)葬于永乐(今李家),唐代后期诗人。幼读诗书,博览强记,领悟颇多。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,即景吟诗:“一径入双崖,初疑有几家。行穷人不见,坐久日空斜”。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。时李频从行,续吟:“石上生灵笋,池中落异花。终须结茅屋,到此学餐霞。”穆君大为赞赏。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。